
599930350
599930350
平台公告
2020-08-29
据悉,中国石化从2013年起援建布楞沟村通村硬化路,共投入1亿元,完成布楞沟流域道路建设70公里。如今,“烂泥路”变成了“硬化路”,有效解决了布楞沟流域6个乡镇、25个村的群众“晴天一身泥、雨天出不去”的出行难题。
“授人以渔”增技能
通过文化知识和技能培训,员工工作效率和工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,从思想上实现了从“要我脱贫”到“我要脱贫”的转变。截至目前,该公司已吸纳就业人员50余人,服装年产量预计可达10万套(件),就业群众月收入均达到了2000元以上。
几年前,布楞沟小学还是一所简陋的山区学校,教学设备陈旧,三间破败的平房、一张凹凸不平的水泥乒乓球桌,是学校的全部家当。
”东乡县十年九旱,四季缺水,尤其是布楞沟村民,除了靠水窖积蓄雨水,还需到几十里外的镇子上拉水,一吨水加上运费,成本足有120元。”村民马外那西告诉记者。
据了解,从2013年开始,中国石化启动布楞沟流域人饮入户工程。如今,共新建蓄水池117座,埋设供水管网327公里,受益群众超过1万人。
产业扶贫致富路
“以前我们种植土豆、玉米,每亩每年只能挣800元左右,现在改种藜麦,产量上去了,每亩收入至少翻一番。”乡亲们高兴极了。
安居惠民暖民心
布楞沟小学新貌(东乡县委宣传部供图)
(责编:任妍、毕磊)
眼下,马阿力木最幸福的事就是看到儿子每天好好读书的样子。他笑着说:“家长们都加进了孩子班级的微信群,不管白天有多忙,群里发布的信息都会及时关注。谁家孩子成绩好,家长们走在村里都更有面子。”
几年前,甘肃省东乡县布楞沟村村民们用水往往是先洗脸,再洗菜,最后存起来给牛羊喝,吃水难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布楞沟人民的生活质量。
折红二级公路从布楞沟村穿过,彻底改善了布楞沟村的交通条件。(魏怡 摄)
“以前我们要出村去镇上买东西,山路就得走一个小时,生活生产物资从外面运进来成本就会翻倍。” 布楞沟村民马占海说道,“这条路修好以后,大大减少了运输成本,我们这里养的羊也方便拉出去卖了!”
如今,崭新的二层教学楼拔地而起,电脑室、实验室、图书室等一应俱全。每个教室都配置了电脑,能上多媒体课,体育设施的配置也很完善。
如今,藜麦种植面积已达4000余亩,“东乡藜麦”扶贫产品逐渐形成品牌,实现户均增收5200元。
东乡县布楞沟流域海拔高、气候冷,干旱少雨、土壤瘠薄,无法通过常规农业生产来改善贫困群众生活,是种植大宗粮食作物最大的“瓶颈”,却十分适宜种植藜麦。
“我一定要让孩子好好上学。没文化,啥都干不成。”35岁的马阿力木是土生土长的布楞沟人。因为文化程度低,他外出打工没少碰壁。第一次到兰州,由于不认识车牌上的字,他差点回不了家。没有文化,在外面只能干力气活,风吹日晒,收入还不稳定。
该企业负责人刘宇奇告诉记者,目前,车间所有员工都会说汉语,会写基本的汉字及数字。以前员工在领工资时,都用手印代替签字,现在大家都可以写上自己的名字了;在工作中,以前因为大家不认识编号数字,经常将工序混淆,导致返工,影响生产效率。通过文化培训后,大大降低了错误率,有效提高了劳动效率,增加了大家的计件收入;在生活中,他们开始学习网购,买各种自己喜欢的东西,学会了用手机支付等。
让贫困地区的群众接受良好教育,是扶贫的重要任务,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。